十八大后俞正声4次出访 政协如何做公共外交?
俞正声7月25日到28日应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祖尔基弗利的邀请出访印度尼西亚。
政协除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或者说任务,例如公共外交。那么,全国政协主席出访,是否做了公共外交的“功课”呢?十八大以来俞正声的4次出访都进行了哪些公共外交?
官方对官方
出访先向对方政府介绍政协是“干什么的”
从俞正声2013年6月第1次以全国政协主席身份正式出访芬兰算起,截至目前,他已经分4次,分别对芬兰、瑞典、丹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巴林、约旦、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共10个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每次出访,俞正声的“规定动作”是向对方政府介绍全国政协的情况。
第一次出访北欧,在芬兰、丹麦和瑞典访问时,俞正声向三个国家的政要都介绍政协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对有过“交情”的芬兰表示“全国政协近年来与芬兰议会交往较多,丰富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内涵”,对“交情”少的丹麦和瑞典,就表示中国全国政协愿与丹麦议会、瑞典议会加强交流。
第二次出访亚非四国,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巴林、约旦,更是每到一处都不厌其烦地介绍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形势以及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表示加强对外交往,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是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次和本次出访的都是亚洲邻国,对方对中国情况相对熟悉,所以俞正声并没有和前两次一样从“零”开始介绍,但也一直在强调全国政协的作用,且对特定的人,也有详细介绍。例如在泰国时,俞正声积极评价中国全国政协与泰国立法议会多年来合作取得的成果;此次在印尼,会见和中国全国政协职能相似的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祖尔基弗利时,同样也介绍了中国全国政协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全国政协愿与印尼人民协商会议加强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两国发展,深化人民友谊。
官方对民间
“走基层”开展公共外交体验农家乐
公共外交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就是他国公众了,这一点俞正声做得也很充足。
例如俞正声在瑞典参观了爱立信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和当地企业负责人谈笑风生,在爱立信公司,负责人用手机给俞正声拍照,他也欣然接受,互动良多。
在摩洛哥,俞正声参观了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孔子学院,身着摩中两国民族服装的当地学生诵唐诗、打太极、跳《小苹果》欢迎。俞正声走进课堂对学生说:“你们是中摩友好的未来。希望大家用心学好中文,促进合作交流。”
在约旦,俞正声还进行了一场“农家乐”。他特意驱车100多公里,前往约旦河谷南段的硕果农业合作社参观。他走进农家和田间大棚,详细了解蔬菜产销情况,与约旦农民共话友谊,表示希望约旦朋友过得好,希望他们的家园更美丽。
此次访问印尼,同样也深入印尼基层,参观了丹戎佩拉港新客运、货运码头和华人企业火船咖啡厂,鼓励华人企业家继续发挥中国与印尼合作桥梁作用。
延伸
公共外交是枚“原生态苹果”
“公共外交”作为专有名词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是出现在美国,到目前也不过50年而已。对于中国来说,第一次被政府正式提出是在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上,论述了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第一次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外交全局的战略高度。
全国政协原新闻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曾比喻过公共外交到底是什么。他说,“你给外国人一片维生素C片,八成他不会吃,而你给他一个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他会欣然享用。这种‘原生态苹果’就是公共外交中的朴实的礼品,而这其中的维生素C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素。”
肩负“传播好中国声音”重任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报告中,俞正声也多次提到公共外交。报告中对于2014年的总结,俞正声表示要“开展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开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密切机构联系、拓展对话渠道、努力增进共识”。对于2015年的工作,俞正声说“要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加强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研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本组文/本报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