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党百年庆典讲话为指引 昂首阔步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气贯长虹,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格局和气度,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炽热的为民情怀,具有很强的时空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闪耀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矢志复兴、接续奋斗的时代动员令。当前,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百年庆典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国之大者”,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人民法院提出的时代要求,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呼声期盼,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
一、百年庆典讲话是描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恢宏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个历史性主题,我们党渐次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四个大业”,团结带领人民于“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实现站起来,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走向富起来,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努力强起来,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率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斗的百年,是天翻地覆的百年,是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百年。
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成就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成就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成就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经天纬地的强国大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乱云飞渡中从容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个伟大历史贡献。这一伟大成就的意义在于,巩固发展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出全面打赢抗击疫情总体战和全面脱贫攻坚战“两大新的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昭示着民族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百年庆典讲话是涵括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思想宝库
思想上的引领,是最重要的引领;思想上的年轻,是最宝贵的年轻。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尤其注重用理论创新引领伟大实践,每一次重要讲话都充满理论的深邃和真理的力量。百年庆典讲话有这样几个特点:
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最忠实的学生,他们忠实遵循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戮力践行《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今天,虽然距离《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过去了17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强调“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试问,今天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如此忠实《共产党宣言》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呢?历史同样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最聪慧的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方法。自从中国共产党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不仅能全面透彻地领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科学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武器,还能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创造性回答不同历史阶段重大时代课题,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将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通篇闪耀着人民性的思想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综观百年庆典讲话,7000余字全文,“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人民立场清晰可见,人民性光辉贯穿全篇。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两个重大而庄严的时刻,两篇意义非凡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都以“中国人民万岁”结尾,这足以凸显“人民”二字在他心中的分量。历史铭刻着初心使命,记载着百年芳华,也昭示着行进方向。与百年大党的风雨来路对话,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过去,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历史。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种子土地关系、学生先生关系……这些对党和人民关系的比喻贴切而温暖。未来,人民性也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定位,中国共产党将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通篇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中央首次提出并阐明伟大建党精神,从精神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对于今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这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昭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中国梦这一当代理想作为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未曾有一丝动摇。“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奋斗主题。“初心”体现本质属性、价值追求,“使命”体现历史担当、奋斗目标。一百年来,尽管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党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初心使命始终如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揭示了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品格情操。以脱贫攻坚战为例,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生动诠释了“以生命赴使命、以忠诚换民心”的为民情怀,印证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统一。
三、百年庆典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
发展起来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提高国际话语权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考量。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这样一个全世界瞩目的节点和场合,发出中国声音,发出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回应质疑、回应挑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局在胸、全局在握、变局在控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综观百年庆典讲话,除了“四个伟大成就”,事实上还作了三个庄严宣告:
宣告了中国已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正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而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不仅践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运筹帷幄,加强举旗定向的路径引领,吹响了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赶考号角。未来近30年里,我们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新的伟大跃升。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一个拥有超大型人口规模、超广阔疆域国土、超悠久历史传统,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必将是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巨大挑战。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大变局的演进方向,把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和世界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宣言,也是中国心声;是中国纲领,也是中国承诺;是中国理念,也是中国行动。第一,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第二,中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全力捍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第三,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宣告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并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而且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定位和相应的制度设计及工作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提供了重要遵循。对于已经实现“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我们党的政策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我们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党的大政方针也是明确的、一贯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我们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国大陆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能力不容置疑。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是提醒,更是正告。
四、百年庆典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
讲话强调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贯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主线,明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这一要求,赶赴新的时代大考,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放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时空视角下衡量,法治以制度和规则为核心,应当也必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统领下,发挥“中国之治”中的保障作用。
要学出“内心的信仰”,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人民法院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司法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的“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要研出“真理的味道”,提高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指导地位的确立,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作总结报告时,向与会代表推荐《共产党宣言》等五本著作,希望大家读出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味道。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法院也要如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一般,体味真理之美、信仰之甜。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领学导学作用,扎实开展全战线全覆盖轮训,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要结合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有关法治建设和司法工作各项部署,谋划推动“十四五”时期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紧紧围绕司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水平。
要干出“法治的亮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紧紧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提供司法服务。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惩破坏社会秩序犯罪,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保障新业态健康发展。加强涉外司法,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周强在新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