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善治幸福之花开遍桑岭村
桑岭村坐落于大理州剑川县剑湖北岸,地处金华坝区东部,依山傍水、古木掩映,是剑阳八景之一“桑岭古木”的所在地,距离剑川县城6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有402户1722人,由白、回、汉三个世居民族组成,是典型的白族、回族混居村,有着“和谐生态村庄”的美誉。多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按照“抓党建、强法治、聚合力、促发展”的思路,结合村情实际,以组织引领乡村法治建设、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生态保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精准发力,共同促进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发展。2020年桑岭村被命名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桑岭村民族团结社会治理模式被国家民委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桑岭”样板向全国推广。
桑岭村党总支部重视和支持是搞好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基础,是村级工作的领导核心。桑岭村党总支部从抓古树保护小“切点”抓起,制定村规民约,完善议事程序,撬动了全村民主法治建设在剑川大地落地生根。剑阳八景之一的“桑岭古木”共有170多棵,树龄最长的达690多年。为切实做好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实现乡村善治,真正保护好桑岭古木,推动全村各项事业依法有序,村党总支部带领村“两委”和全村广大群众,以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率先带头认领,对古木实行党员挂牌保护,除几名行动不便的高龄党员外,每人认领三棵古树,定期为古树修枝打岔、做病虫害防治,共同保护祖辈留下的资源。
桑岭属少数民族混居村,发展养殖业农户较多,以前道路两旁都是各家各户的粪草堆、杂物堆。2014年开展“三清洁”活动以来,桑岭村不仅积极响应,自觉维护,还形成了由村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村委会主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分片区负责,片区保洁员具体负责,老干、老协负监督责任,镇政府负责垃圾转运的“三清洁”长效机制。通过民主议事、依法治村,在全村各族群众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桑岭,村内道路巷道都铺上了石板,整洁的村容村貌、浓厚的民族团结和谐氛围、美丽的古木群、雪白的桑岭梨花都为桑岭村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桑岭村也因此获得“州级环境文明示范村”“州级生态保护治理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示范点”称号,各级媒体记者及考察团队纷至沓来。
桑岭村党总支、村委会重视民族团结和谐工作,1988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2年桑岭村清真寺被评为“大理州首届创建和谐寺观教堂”;2017年桑岭村清真寺又被云南省民族宗教局授予“和谐寺观教堂”。2017年至今,村里涌现了大批“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社会扶贫模范”、“道德模范”等多个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村白、回、汉三个世居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谐相处。村党总支部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契机,综合评选出民族团结示范户,为乡村法治建设提供了土壤。同时村党总支、村委会更加注重村内氛围营造,走进村庄,随处可见的是各家各户墙上精美的民族团结和谐墙体彩绘图画,与村内的学法廊、悟法亭、法治小广场等连成一线,一幅幅乡愁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桑岭村在解放初就成立议事组议事制度,一直延用至今,参加议事的都是全村白、回、汉三个世居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认的德高望重、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德学兼备的长者。凡是涉及民族之间的事物,在发生分歧、纠纷或矛盾时,不论大事小事,都要通过议事制度来解决。议事组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集体协商,秉承公平正义的原则,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桑岭村党总支、村委会结合实际,坚持“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原则,通过法定程序对议事制度进行协商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桑岭村红白理事会”,并制定《桑岭村民族团结公约》、《桑岭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桑岭村移风易俗客事从简规定》等,经过全村干群的不懈努力,桑岭村在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桑岭回族村民更是恢复36元彩礼金的习俗。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桑岭村还建立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村级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五个村民小组分别设立了人民调解小组,又根据村民居住分散的情况,每个村民小组设立一个纠纷信息员。三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达100%,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村级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现如今,当你走进桑岭村,民主法治建设浇灌出的民族团结春风迎面扑来,乡村善治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全村各族人民在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正携手共创未来,开创民主法治建设新局面,坚决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谱写一曲各民族携手共奔幸福美好生活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