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纵深推进作风效能革命 “四抓四促”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普法新矩阵
德宏州纵深推进作风效能革命,坚持“四抓四促”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抓“关键群体”,一线工作促法治素养提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年度“八五”普法骨干培训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培训纳入全州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班次。围绕“涉青少年犯罪”问题短板,调动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发挥法治副校长队伍力量和“犀鸟家园”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以“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普法强基——送法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积极推行“监管+普法”“服务+普法”工作模式,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入矫、解矫宣告、集中教育、见面个别谈话、实地查访等各环节,融入报到、首次谈话、入户走访全过程,教育引导“两类人员”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与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联合印发《2023年贯彻落实在边境地区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暨“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十条措施实施方案》,对“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促专项普法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抓“关键队伍”,典型引路促普法作用发挥。发挥“八五”普法讲师团“专家”作用,并针对9类重点对象的不同法治需求,收集、整理、制作各类型法治宣传资料,充实专项普法行动法治资源。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落实村(居)民小组法律顾问“五个一批”任务,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作用,采取州级示范培训、县(市)集中轮训和常态化培训的方式,对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基层人民调解员、村(社)干部等基层普法骨干队伍进行法治培训,教育引导其参与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引导、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创建等活动中,建立建强群众身边“带不走”的基层普法队伍。截至目前,全州共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2077人,一季度,开展培训53场次,参训1574人。发挥司法行政专项普法工作队伍作用,积极参与“万民政法干警进万村”活动,将开展专项普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法治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利用“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学雷锋纪念日、傈僳族阔时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等节庆时点,适时开展普法宣传。
抓“关键手段”,多措并举促工作质效提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德宏团结报开设普法专栏,按月组织以案释法、法律法规问答等法治类宣传稿件,加大专项普法行动宣传报道。一季度,在普法专栏共刊发普法信息12期,刊登公益海报12张。大力营造普法宣传氛围,各级各部门在LED显示屏、公共服务区域、车站和移动交通工具等地方滚动播放普法强基宣传标语、粘贴主题海报540余条次。用好用活“双语”普法,将专项普法宣传标语翻译成傣语、景颇语、载瓦语等多种民族语言,编排“双语”专项普法行动海报、录制“双语”普法小故事音频等,加大普法产品供给力度,丰富“德宏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内容。一季度,共翻译“双语”宣传标语15条,制作“双语”电子海报10张,印制“双语”海报450套共2250张。用好法治文化阵地,打造别具特色的“法治墙”“法治走廊”“法治文化广场”,从夯实载体、拓宽渠道、注重需求等多方面着手,让墙壁“说话”、让走廊“教学”,实现了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随时随地学法知法。
抓“关键环节”,畅通渠道促群众诉求解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专项普法行动中明确的琐事口角、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劳资纠纷等矛盾纠纷案件作为排查重点,“调解+普法”,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面对面”普法,实现矛盾调解普法率100%。一季度,全州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3267次,受理矛盾纠纷253件,调解成功248件,成功率为98.02%。便捷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末梢”,畅通妇女、未成年人、农民工、少数民族、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特殊人员的法律援助维权“绿色通道”,“服务+普法”,在提供法律援助中“点对点”宣讲有关法律知识。一季度,全州共办理涉及妇女的法律援助案件64件、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100件、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95件、少数民族的法律援助案件82件、老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11件、残疾人的法律援助案件8件。